人民網 >> 理論 >>
第四節 中國式養老的出路
主編 鄒東濤
2013年08月13日15:08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一般來說,安享晚年需具備以下幾個條件:擁有健康的身體、有足夠的資金儲備、有適宜的地方養老、有人陪伴照顧等。從前文的分析可知,中國老齡化進程是與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相伴隨的,且與經濟社會轉型期的矛盾相交織。根據預測,未來20年中國人口老齡化程度會更高,對社會養老保障和養老服務的需求也將急劇增加,老齡事業的發展可謂任重道遠。因此,能否齊備安享晚年的必要條件,就不得而知了。基於此,很有必要深入探討中國式養老道路。所謂中國式養老,系指結合中國經濟發展水平、基本國情和文化傳統,可供老年人選擇的養老模式。就當前而言,主要有居家養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等類型。

一、挑燈看劍:中國養老“三規劃”

為應對老齡化的挑戰,中國政府分別在2011年9月17日、2011年12月16日和2012年6月14日頒布了《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1-2015年)》和《社會保障“十二五”規劃綱要》等關乎養老的文件。這三份文件具有很強的政策導向性,有必要予以簡介。

在《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提出了“十二五”期間中國老齡事業發展的目標。主要有:建立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體系基本框架,制定實施老齡事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養老保障體系,初步實現全國老年人人人享有基本養老保障﹔健全老年人基本醫療保障體系,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轄區內65歲及以上老年人開展健康管理服務,普遍建立健康檔案﹔建立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的養老服務體系,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服務網絡基本健全﹔全面推行城鄉建設涉老工程技術標准規范、無障礙設施改造和新建小區老齡設施配套建設規劃標准﹔增加老年文化、教育和體育健身活動設施,進一步擴大各級各類老年大學(學校)辦學規模﹔加強老年社會管理工作等。

《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1-2015年)》提出的建設目標是:到2015年,基本形成制度完善、組織健全、規模適度、運營良好、服務優良、監管到位、可持續發展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數達到30張﹔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服務網絡基本健全。並將建設任務分解為以下幾方面:改善居家養老環境,健全居家養老服務支持體系﹔在居家養老層面,支持有需求的老年人實施家庭無障礙設施改造﹔在城鄉社區養老層面,重點建設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托老所、老年人活動中心、互助式養老服務中心等社區養老設施,推進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增強養老服務功能,使日間照料服務基本覆蓋城市社區和半數以上的農村社﹔在機構養老層面,重點推進供養型、養護型、醫護型養老設施建設﹔提高社會養老服務裝備水平﹔加強養老服務信息化建設等。

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發展改革委、民政部、財政部、衛生部和社保基金會聯合制定的《社會保障“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了“十二五”期間要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保障人群的基本覆蓋,到“十二五”期末,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3.57億人,新農保參保人數達到4.5億人等發展目標。該規劃特別強調制度建設的重要性,提出要“大力推進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基本解決制度缺失問題”。畢竟,保障制度建設的滯后會催生社會焦慮。從內容來看,此番制度建設主要分為三方面:一是實施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社會保障政策。二是建立健全家庭養老支持政策。三是繼續做大做強社會保障戰略儲備資金等。

綜合上述三份《規劃》,可看出中國政府早已意識到老齡化問題的嚴峻性,並在積極的採取應對措施。這些規劃也彰顯了政府為人民服務、謀福祉的誠意。若能深入貫徹實施,想來民眾的福利狀況會有極大改善。但從另一方面看,如果將這些規劃看作“頂層設計”,那麼,這樣的“頂層設計”是否觸及到了問題的本質?在我們看來,這三份規劃總體上只是就養老談養老、就保障談保障,而沒有深入觸及老齡化危機的內在機制 。究竟什麼是老齡化危機的內在機制?根據上文的分析,城鄉分治、勞動力市場分割、金融安排滯后、生育政策以及政府的財稅政策等皆可看作中國未富先老的制度性成因,是老齡化危機內在機制。

(責編:實習生、謝磊)

相關專題
· 理論書庫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