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科學發展觀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五位一體總布局的提出,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步入全方位的發展進步之路。
黨的十八大對如何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做出了全面規劃,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綱領和改革發展的戰略策略。十八大報告強調,要全面落實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促進現代化建設各方面相協調,促進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相協調,不斷開拓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布局的規劃,進一步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步入全方位的發展進步之路。
2003年,胡錦濤同志在全國防治非碘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講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這裡的發展絕不只是指經濟增長,而是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實現社會全面發展。”“我們要更好地堅持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發展觀”,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前提和基礎,要“堅持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堅持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在此,他還強調指出:“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社會管理的任務和內容比過去要繁重復雜得多,對加強社會管理、創新社會管理體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5年2月19日,胡錦濤同志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的講話中提出了四位一體的總布局,他指出:“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布局,更加明確地由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發展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把四位一體的總布局貫徹到《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會上胡錦濤同志強調指出:“建立健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制度、體制和機制,切實把科學發展觀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環節,切實把經濟社會發展轉入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軌道。”此后,在黨的十七大和十八大報告中又對加強社會建設予以明確強調。另外,伴隨著工業化的進程,我國面對著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建設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准則、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成為當務之急。為此,黨的十七大強調要建設生態文明,這是我們黨第一次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一項重要的戰略任務明確提出來。黨的十八大進一步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布局,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布局拓展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使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地位更加明確,表明了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規律認識的進一步深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我們要正確理解全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布局,善於運用統籌兼顧這一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增強發展的協調性,解決好發展中的矛盾和難題,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協調發展就是社會發展系統的各個方面相互適應、相互配合、相互促進,共同向著符合主體價值目標的方向進展的過程和狀態。增進發展的協調性,要善於在推進經濟發展的同時兼顧各方面的發展要求,把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及其各個環節統籌好、協調好,使之相互促進、相互支撐,實現良性互動。十八大報告圍繞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對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作了全面規劃和部署。我們要按照這個總布局、總部署,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抓好第一要務。十八大報告指出:“必須更加自覺地把全面協調可持續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實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布局,促進現代化建設各方面相協調,促進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相協調”。這些年發展的實踐表明,在復雜的國內外發展環境和各種嚴峻挑戰面前,中國經濟能夠保持持續穩定發展,經濟實力能夠有如此快速的增長,絕不是一個偶然的現象,它實際上是我們的改革和我們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所取得的成績,得益於我們黨的理論創新以及依據創新理論所制定的縝密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實踐証明,科學發展觀對於我國經濟社會和各項事業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推動作用,全面落實五位一體的總布局,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步入了全方位的發展進步之路,把科學發展觀作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有堅實的實踐依據。
相關專題 |
·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