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澤民強調“中國模式”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進入20世紀90年代,國際形勢風起雲涌,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冷戰格局的解體和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快速發展,為人們思考不同社會制度、意識形態的國家如何和平共處,如何構建國際新秩序等提供了重要契機。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並拓展其在世界舞台的生存發展空間,這是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必須面對和解決的時代命題。
(一)在蘇東劇變的歷史背景下,強調“中國模式”不是“蘇聯模式”,也不是“東歐模式”,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回答了國際社會對社會主義中國的前途命運的擔憂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遭受重大挫折。第一個建立無產階級政權的社會主義國家蘇聯的解體,不僅對國際共產主義事業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也給人們的思想意識帶來巨大沖擊,尤其在國際上,對中國這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堅持社會主義道路質疑、詰問的聲音一時甚囂塵上。在這種背景下,舉什麼旗、走什麼路,再次成為中國共產黨必須回答的緊迫課題。
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高舉社會主義旗幟,向國際社會表明了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決心。1991年10月29日,江澤民在接受美國《華盛頓時報》原主編博奇格雷夫採訪時指出:“蘇聯和東歐發生劇變后,國際上有些好心的人對中國的前途和命運感到憂慮,也有些人干脆要中國放棄社會主義,甚至預言中國會步蘇聯的后塵。我想這些人起碼是缺乏對中國歷史和現實的了解。中國的社會主義既不是蘇聯模式,也不是東歐模式,而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走這條道路,是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奮斗與摸索作出的歷史性的選擇。事實証明,我們所走的這條道路是完全正確的。我們沒有理由改變這條道路。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一個國家採取什麼樣的發展模式和社會制度,取決於這個國家的歷史傳統、經濟發展和文化教育水平,取決於這個國家人民的選擇。中國無意輸出自己的模式,但我們也反對別人將其模式強加給我們。”﹝8﹞
江澤民在此同時用了“這條道路”、“發展模式”和“社會制度”等幾個概念,聯系上下文,不難辨清,它們前面的修飾語是同一概念,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就是說,“中國模式”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道路”的內涵是基本一致的﹔他通過與“蘇聯模式”、“東歐模式”的對比來論述“中國模式”,清楚地表明在冷戰結束后,在社會主義事業遭遇挫折后,中國依然堅持和發展社會主義、堅持改革的社會主義方向的決心和信心﹔“中國無意輸出自己的模式”,這句話不僅肯定了“中國模式”的存在,同時說明了“肯定模式”不等於就會“輸出模式”﹔對中國發展模式的肯定和堅持,也就是對其他國家向中國“輸出”模式的抵制和反對,針對國際上“有些人干脆要中國放棄社會主義”的叫囂,江澤民特別強調“反對別人將其模式強加給我們”。
相關專題 |
· 《當代中國史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