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王香平:解析中共領導人關於“中國模式”的論述

2013年10月09日15:13   

原標題:王香平:中國模式”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解析中共領導人關於“中國模式”的論述

﹝收稿日期﹞2013-04-07

﹝作者簡介﹞王香平,副編審,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100017。﹝摘要﹞改革開放以來,中共領導人並沒有刻意使用也沒有刻意回避“模式”概念。從鄧小平為了強調“走自己的道路”而確認“中國有中國自己的模式”,到江澤民為了應對國際上的各種風險考驗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模式,再到胡錦濤提出要擴大宣傳並不斷完善中國發展模式,中共領導人視野中的“中國模式”,實質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共領導人與時俱進,根據時代條件的變化而不斷深化對“中國模式”的認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覺自信的歷史軌跡。

﹝關鍵詞﹞中國模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改革開放中共領導人

﹝中圖分類號﹞D61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4952(2013)05-0089-09

2004年5月,美國學者喬舒亞•庫珀•雷默提出“北京共識”概念后,如何概括和理解中國的發展道路,成為國內外關注和討論的話題。一般說來,國際社會常用“中國模式”這個概念,而國內學界則習慣用“中國道路”這一概念。雖然概念不同,但總的來說,絕大多數研究者對其主要內涵的認識大體趨同,即無論是“中國模式”,還是“中國道路”,都指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形成的不同於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不同於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也不同於中國改革開放之前的一整套發展方式、治理模式、體制架構和智慧經驗,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個方面。

關於“中國模式”,改革開放以來中共領導人究竟如何論述?目前學界對這方面的關注比較鮮見。了解中共領導人關於“中國模式”的論述,不僅有助於人們對“中國模式”的准確理解和正確認識,還有助於澄清目前關於這一問題的諸多爭論。

鄧小平提出“中國有中國自己的模式”

眾所周知,中國共產黨在改革開放之初就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目標。鄧小平在中共十二大開幕詞中明確提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1﹞從這句話中可以明顯地看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提出一開始就是和“走自己的道路”聯系在一起。

中共的正式文件較多使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概念,但在同外國政要談話或對外講話中,中共領導人也使用“模式”概念。1988年5月18日,鄧小平會見莫桑比克總統希薩諾時說:“世界上的問題不可能都用一個模式解決。中國有中國自己的模式,莫桑比克也應該有莫桑比克自己的模式。”﹝1﹞(p261)在這句話裡,“中國自己的模式”顯然是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是鄧小平對“中國模式”的首次公開表述。此后,鄧小平反復對外國政要強調這個觀點。同年10月17日,他在會見羅馬尼亞共產黨總書記齊奧塞斯庫時也說:“各國隻能根據本國的實際情況來制定自己的發展戰略和與之相適應的方法、方式,制定適合自己具體實際的政策……都是一個模式不行。”﹝2﹞1989年5月16日,他在會見蘇共中央總書記戈爾巴喬夫時談到:“在革命成功后,各國必須根據自己的條件建設社會主義。固定的模式是沒有的,也不可能有。”﹝2﹞(p1276)1990年5月13日,他在會見埃及總統穆巴拉克時指出:“時代不同了,任何一種僵化的思想和僵化的模式都不能解決問題。”﹝2﹞(pp1313~1314)同年7月,他在會見加拿大總理特魯多時進一步強調:“要求全世界所有國家都照搬美、英、法的模式是辦不到的。世界上那麼多伊斯蘭國家就根本不可能實行美國的所謂民主制度,穆斯林人口佔了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會向美國學習資本主義制度”。﹝1﹞(pp359~360)鄧小平強調中國不照搬他國的發展模式,事實上是從另一個角度強調和肯定“中國有中國自己的模式”的歷史必然性,並且把“模式”和社會制度聯系在了一起。

鄧小平在20世紀80年代后期提出和肯定“中國有中國自己的模式”,在筆者看來有以下一些原因:

(一)提出“中國有中國自己的模式”,體現了對中國改革開放實踐、經驗、成就的充分肯定和珍惜,對“改革開放”這一強國之路的高度自信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用“中國模式”來概括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道路和發展經驗,並不是雷默2004年在《北京共識》一文中首先採用的。早在20世紀80年代,針對中國實行的改革開放政策,就有國外記者和政要採用“中國模式”這一概念,並主要是從與國際上公認的“蘇聯模式”相區別、相對應的角度來提出和理解的。1984年12月,針對蘇聯第一副總理阿爾希波夫的訪華活動,路透社記者霍爾發表評論說:“克裡姆林宮的正統馬克思主義者們曾指責中國破壞馬克思主義思想……可是,中國對於自從改革開始以來,它的農業加工業的迅速增長感到高興,它對蘇聯人的回答是一個告誡:除非蘇聯採取中國模式,否則它的經濟決不會成功。”﹝3﹞1985年6月,阿根廷眾議院議長卡洛斯•普格列塞在訪華回國后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說,中國“拋棄了蘇聯模式,代之以中國模式”﹝4﹞。敏感的國外媒體之所以在20世紀80年代就提出“中國模式”概念,說明實行改革開放的中國所走的獨特發展道路,一開始就鮮明地呈現出與蘇聯長期盛行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和發展模式不同的特征,由此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對象。

從中國改革開放發展的實際情況來看,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實施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到1982年中共十二大旗幟鮮明地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再到1987年中共十三大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系統闡述和“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基本路線的正式確立,中國共產黨經過近十年的探索,不僅在經濟政治等各方面改革實踐中取得了顯著成就,在理論上也有了突破和創新,從基本國情到基本路線,從改革路向到發展戰略都確立了一套符合中國發展實際的指導思想。改革開放是社會主義中國的強國之路,隻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不僅成為全黨和全國人民的共識,也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關注和肯定。如《北美日報》社論《中共十三大引導中國闊步前進》中這樣評價,“中國無論在政治、經濟、文化各個方面都已經是世界的一部分。中國人民要屹立世界民族之林,就隻有大力推進改革”﹝5﹞。在這種情況下,面對來訪的外國政要,鄧小平用“中國有中國自己的模式”來概括中國的發展道路和改革經驗,表明了鄧小平對中國改革開放實踐、經驗、成就的充分肯定和珍惜,體現出他對通過改革開放來發展社會主義中國和開拓社會主義新道路的高度自信。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