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中國早期文明路線圖——黃帝於具茨之山

“具茨山與中華文明學術研討會”發言摘要

2014年01月07日09:31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中國早期文明路線圖——黃帝於具茨之山

黃帝時代:從原始社會向國家社會的轉型

李伯謙

李學勤先生講得非常精彩。他的主要觀點,我舉雙手贊成。

現在對中國遠古和上古歷史的研究,我認為主要有三個不同的話語系統。一個話語系統至少是在戰國時期已經形成的,到司馬遷做了總結的。這是傳說史學和文獻史學的一個系統:三皇五帝、夏商周。這是一個系統。這個系統出現得最早。第二個系統是考古學。上個世紀20年代前后傳入中國之后興起的。以生產工具的材質做標准的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第三個系統是從摩爾根開始,講蒙昧、野蠻、文明時代,到馬克思主義講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也就是從社會結構的變化來講古代歷史演變。

對於這三種表述,不存在肯定一個否定一個。我們現在的研究,應該是綜合的研究,要從不同的角度來探討我們古代歷史的演變。

我特別要說一說,對傳說史學和文獻史學應該引起重視。上個世紀20年代以后興起的疑古思潮,講黃帝傳說很早的時候是沒有的,到戰國時期才出現黃帝。其實從史料上看,也不完全如此。我們看,《史記·周本紀》記載,武王滅商以后:“武王追思先聖王,乃褒封神農之后於焦,黃帝之后於祝,帝堯之后於薊,帝舜之后於陳,大禹之后於杞。”而且是說封“先聖王”之后,可見在商代末年、西周初年,這個時候黃帝的傳說、唐堯的傳說就存在,而且在武王心目當中都是先聖王。這絕對不是到戰國時期才有的。從這點來看,這個傳說就非常非常早。這個史料大家很少提。

我們學術發展到今天,對傳說史學、文獻史學構建的三皇五帝夏商周這樣一個系統,應該做出基本的肯定和尊重。人類社會發展的一些規律,從採集、漁獵到有了農業,我覺得這是正確的,無可厚非。

黃帝時代究竟怎麼樣?根據文獻,很多朋友都很熟悉。黃帝時代已經發生了社會的分化,原始時代的基本平等的狀況有很大的改變,有了管理機構,戰爭很多,也有很多發明創造。現在我們可以想到,那些作為文明時代才有的東西都是那個時代開始發明的,什麼舟車、指南車,制定嫁娶、禮儀制度都是從黃帝時期開始的。所以我們看到文獻當中對黃帝的記述,和對三皇時代、神農時代的記述很不一樣。這種對黃帝記述的狀況,與考古學興起以后對石器時代的表述能不能對應?我覺得是可以對應的。就是說,仰韶文化后期的廟底溝類型到龍山文化早期,4500∼5300年前,中間大概800多年,這一段基本上是可以對應的。從考古學上看,它呈現的面貌和文獻記載黃帝時期的狀況,我覺得基本是一致的。

就在這個時期,社會的復雜化,有了非常明顯的跡象,大型的聚落出現了。這個在半坡時期是看不到的。過去大家對仰韶文化包括對廟底溝類型,認為盡管分布很廣,但是跟紅山文化相比還是落后一些。現在看來並不如此。在靈寶西坡發現了大型房子的面積大概至少是100多平方米,在甘肅我們也發現這個階段的有5米長,3米多寬的貴族墓葬。社會分化,貧富分化,高下之分已經出現。這個時期在很多遺址中發現,非正常埋葬的人的跡象都有了,在鄭州的西山遺址也有了。西山遺址是中原地區發現最早的有城的大型聚落,大概是距今約5300年,4500年以上。這樣一個社會狀況和文獻記述的黃帝時代是基本契合的。

黃帝時期處在一個什麼階段呢?按照蘇秉琦先生中國文明演變三個階段的劃分,應該相當於古國階段。王震中先生把這個階段叫作邦國階段。這個階段,也可以稱之為酋邦階段。有了酋長,酋,豪酋,不能用以前的氏族部落的狀況來衡量了。就處在這樣一個階段。

再往下發展我認為就可能進入了王國階段。最早有這種跡象的是長江下游的崧澤文化,距今5800年。從崧澤文化再往下發展到了良渚文化。盡管它是從崧澤文化繼承發展來的,但有很大的不同。那些貴族墓葬,除了隨葬的鉞這些兵器之外,有大量的宗教祭祀的東西,玉器出來了。而且有著290萬平方米大的城址。現在學術界一般認為它已經進入了王國階段,我也同意這個觀點。和它相應的在中原地區是山西的陶寺遺址。中原地區從陶寺開始進入王國階段。現在一般都認為,陶寺可能就是唐堯的都城所在地,河南登封的王城崗是禹都陽城的所在地。這個情況說明,從傳說的史學到后來有了文獻記載的史學一脈相承下來,但它確實是有科學性的,這是不能否定的,是可以從考古學上加以証實的,能夠得到支持的。

這裡我想說的是中原地區,仰韶文化到龍山文化為代表的這個文化系統,在過去的考古學界,都認為它比較后進。你看人家紅山文化、良渚文化,一個墓可以有上百件的玉器出來。而河南仰韶文化隨葬品特別少,而且很粗糙。后來我們考慮,覺得這可能不是落后的表現,而恰恰是他所走的道路不同的表現。中原走的這條道路比較簡約,不那麼鋪張浪費。為什麼呢?因為它信仰的是以祖先崇拜為主的,其他都以崇拜自然神為主。祖先崇拜首先要考慮自己的傳宗接代,永續發展。所以他不會把創造的所有社會財富都貢獻給神靈。正是因為他走的這樣一條道路,所以在中原地區,仰韶文化之后,龍山文化、二裡頭夏文化,夏、商、周一代一代接著,延續下來了。盡管朝代有改變,但是這種文化,建立在血緣關系之上的以祖先崇拜信仰為主的文化延續下來了。它是中華文明的核心文化,是中華文明的代表性文化。在它的發展過程中,把周圍那些曾經的輝煌一時的文化的一些先進因素逐步地吸收進來,融合進來,越來越壯大。從這個角度看,這個文化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的。

我們回頭看五千年以來,發展過程當中,黃帝時代確實是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時代。因此,司馬遷在他的《五帝本紀》當中把黃帝作為第一位來講,完全是有根據的,是有道理的,是順應民心的。后來歷朝歷代都要祭祀黃帝,這不是沒有原因的。把黃帝作為人文初祖、人文始祖是完全應該的。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麗娜、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