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13-09-12
﹝作者簡介﹞柳建輝,教授,中共中央黨校中共黨史教研部,100091。
﹝摘要﹞毛澤東思想的時代價值源於其豐富的時代內涵、源於其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以及其獨特的歷史地位。毛澤東思想作為中國共產黨人的寶貴精神財富,是黨的指導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毛澤東思想中關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成功經驗與正確總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礎﹔毛澤東領導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及其失誤,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辟提供了寶貴經驗和借鑒﹔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都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與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毛澤東思想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精神支柱,是加強執政黨建設的重要指南。
﹝關鍵詞﹞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道路黨建
﹝中圖分類號﹞K27﹔A8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4952(2013)06-0004-06
毛澤東思想作為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與經驗總結,是經過實踐檢驗的科學真理,具有極其豐富的時代價值,集中體現在它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和制度的開辟與形成提供了思想准備。自中共七大把毛澤東思想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寫入黨章以來,它已成為人類先進文化的一種精神象征,具有長久指導作用,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中華民族必須高舉的偉大旗幟。值此毛澤東誕辰120周年之際,深化對毛澤東思想時代價值的認識,對於進一步掌握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特別是掌握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本領和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科學精神,提高運用科學理論分析、解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實問題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毛澤東思想的時代價值源於其豐富的時代內涵
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際過程來看,毛澤東思想的產生並非偶然,而是歷史的必然,是近代中國社會矛盾發展和人民革命斗爭深入的結果。它是當年那個時代人類先進文化的成果,其理論來源、理論基礎是馬克思列寧主義。
作為無產階級革命的科學理論,馬克思主義產生於19世紀40年代的西歐,並逐步傳播到世界各地。到20世紀初,世界革命的中心和馬克思主義的重心東移到俄國后,列寧指導十月革命取得了歷史性勝利。列寧關注世界上被壓迫民族的解放,提出了民族和殖民地問題的理論綱領。在這個過程中,馬克思主義被推進到一個新的階段,產生了列寧主義。十月革命后,世界革命的中心和馬克思主義的重心又進一步東移到中國等東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隨著馬克思主義傳播到中國並與中國的革命實際相結合,催生了工人階級的先進政黨——中國共產黨。此后,中國共產黨承擔起領導中國革命,實現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的歷史使命,在這個過程中產生、形成了毛澤東思想,指導中國革命取得了最后勝利。正如毛澤東所說,馬克思主義是挽救和解放我們民族的最好的武器,“而中國共產黨則是拿起這個武器的倡導者、宣傳者和組織者。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一經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就使中國革命的面目為之一新”。﹝1﹞
在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這個動態的歷史過程中,毛澤東思想的產生、形成和發展,隻具備一個要素即理論來源或理論基礎是進行不下去的,必須是兩個要素的互動,即毛澤東思想的實踐來源或實踐基礎(這個實際大體可歸納為三個方面:當時的中國國情、當時的中國革命運動、源遠流長的中國傳統文化)。我們隻有明確了毛澤東思想形成發展的這兩個來源或基礎,才能深入理解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有關問題,也即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內涵和精髓。劉少奇在中共七大上作《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時說:“毛澤東思想,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一的思想,就是中國的共產主義,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從他的宇宙觀以至他的工作作風,乃是發展著與完善著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乃是中國人民完整的革命建國理論。”﹝2﹞這一闡述深刻揭示了毛澤東思想的本質特征和時代內涵。
毛澤東思想是在不斷同教條主義的斗爭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這是一個最主要的特點,具有深刻的現實啟示。第一次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立即發動了一系列武裝起義,並在八七會議上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這時黨面臨的主要任務,是盡快找出一條適合中國情況的革命道路,並制定出土地革命、武裝斗爭的正確方針和策略。但是,由於共產國際的錯誤指導等各方面原因,當時黨內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把共產國際決議和蘇聯經驗神聖化的傾向十分盛行,導致中共中央接連出現“左”的錯誤,特別是王明“左”傾教條主義的錯誤指導,給黨造成慘重損失,幾乎使中國革命陷於絕境。在這種情況下,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善於思考,敢於創新,在同各種教條主義的斗爭中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革命的實際相結合,成功解決了中國革命的一系列重要問題,提出了許多重要思想,特別是農村包圍城市革命道路理論的提出,成為毛澤東思想形成的重要標志。抗日戰爭爆發后,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又在深刻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及時吸取抗日戰爭的新經驗,明確提出了新民主主義理論及科學的思想體系,成為毛澤東思想成熟的主要標志。同時,圍繞這一科學理論展開了多方面的論述和理論創造,毛澤東哲學思想、軍事思想、統一戰線思想、黨的建設思想等方面也都逐漸形成體系。這些創造和發展既是時代的要求和需要,又是中國革命艱難實踐的呼喚。正如1962年1月30日毛澤東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所說:“在民主革命時期,經過勝利、失敗,再勝利、再失敗,兩次比較,我們才認識了中國這個客觀世界。在抗日戰爭前夜和抗日戰爭時期,我寫了一些論文,例如《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論持久戰》、《新民主主義論》、《〈共產黨人〉發刊詞》,替中央起草過一些關於政策、策略的文件,都是革命經驗的總結。那些論文和文件,隻有在那個時候才能產生,在以前不可能,因為沒有經過大風大浪,沒有兩次勝利和兩次失敗的比較,還沒有充分的經驗,還不能充分認識中國革命的規律。”﹝3﹞
總之,中國是一個完全不同於西方國家的東方大國,中國的革命遇到了以前的馬克思主義者從未遇到過的復雜而艱巨的任務。為了解決這些新的問題,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進行了創造性運用和發展,成功地解決了如何在經濟文化落后的東方大國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以及如何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問題,並對在這樣一個落后的國家如何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進行了艱辛探索,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思想。因此,毛澤東思想不是在個別方面,而是在許多領域,以獨創性的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在東方的重大發展,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毛澤東不僅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命題,推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實現了西方文化向中國文化的轉變﹔而且提出了“批判繼承”、“古為今用”的口號,實現了傳統文化向現代文化的轉變。中國傳統文化的許多精華,在毛澤東思想中都得到了繼承和發展,使中華民族的思想文化發展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像“實事求是”,本是《漢書》中的一句話,中國古代的一句成語,毛澤東卻賦予它新的時代含義,做出了馬克思主義的解釋,把它提升到新的學風和黨的思想路線的高度,使之成為毛澤東思想的精髓,為全黨和全國人民所熟悉。
可以說,毛澤東思想已浸透到中國社會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個方面,深刻地影響著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的發展和人們的價值取向。
相關專題 |
· 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 · 《當代中國史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