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周劼人 賀大為 葉前
張小龍和團隊在一起
他對“極簡”的狂熱和對人性的洞察改變了手機時代數億中國人的溝通方式,但在公眾眼中,他卻是一個“謎”,人們更熟悉的是他創造的“微信”上那個不同尋常的開機畫面——一個面對藍色星球的孤獨背影。
冬日的下午,記者在位於廣州TIT創意文化園的騰訊廣州研發中心裡,見到了傳說中的“微信之父”張小龍。
牛仔褲、休閑鞋、套頭毛衣和襯衫,還披著件米黃色的夾克,面前的張小龍臉色黝黑,不苟言笑,但聲調和藹。
“微信開機頁面上的地球和人,究竟想表現什麼?”記者問。
“你覺得呢?”張小龍果然如傳聞中那樣,喜歡把問題拋回給提問者。
關於那個龐大藍色星球和渺小身影的畫面,通常的答案是“表達了人類孤獨的內心”,而微信走紅的原因,也被解讀為滿足了人們交流與溝通的心靈渴求。但張小龍喜歡的卻是一條用戶提供的答案——“為什麼這個人會站在地球之外?”
或許,這在某種意義上暗合了他的形象:總是默默站在熱鬧喧雜的人群之外,靜靜觀察大千世界的紛繁復雜,用近乎偏執的專注抽絲剝繭,找出事物的本質,再用看似最簡單的方法解決問題。
事實上,身為“騰訊高級副總裁”的張小龍,給下屬們留下最深印象的事,是剛開始做微信時,他每天要花費6到8小時,親自上網逐條瀏覽用戶關於產品使用的帖子。有人建議他可以請下屬代勞,再翻看匯報。但他拒絕使用“二手貨”,因為從被別人提煉過的內容中,無法體悟出用戶細膩的使用感受,無法看到每個用戶生活場景背后蘊含著的廣泛需求,更無法洞見內中隱喻的時代潮流。
相關專題 |
· 中國夢·我的夢——全國百家網站尋找追夢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