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中的“政治宣傳”與“學理支撐”
中央作出改革部署之后,就需要動員、組織和推動改革。在這種情況下,往往需要通過媒體報道、專家解讀等途徑做好政治宣傳工作,既使人民群眾了解改革精神,又動員和組織人民群眾參與改革。這是非常必要的。
然而,如果僅僅滿足於政治宣傳而使改革缺乏學理支撐,僅僅讓專家學者解讀改革精神而不積極吸收專家學者的科研成果,宣傳就可能僅僅成為一種宣傳。不僅不能奏動員和推動之效,還會導致一些專家學者對改革缺乏共識。由此,在對改革的政治宣傳中,我們既要為其提供科學的學理支撐,又要積極吸收專家學者有價值的科研成果,還要善於把政治宣傳話語轉化成為學術話語和大眾話語,以建構起被政治家、專家學者和大眾都認同接受的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
改革中的“現代思維”與“陳舊思維”
在改革中需要確立現代新思維,即一種適應時代潮流與社會實踐發展趨勢的現代新思維。比如注重平等對話、協商民主、包容共識、合作共贏等。
然而,在我國改革進程中,一些人往往用陳舊落后的思維方式搞改革:或用陳舊落后的方法處理以陳舊思維搞改革而造成的問題,或用簡單的方法處理改革中復雜的問題。如過度強調行政管制的力量而忽視市場力量、社會力量和思想力量,不注重平等對話、協商民主、包容共識、合作共贏等。這樣的改革不僅趕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而且會使改革本身出現問題。
改革中的“物象世界”與“觀念世界”
改革在表面上直接改變的是物象世界,從深層上則是要改善人的觀念世界。如果人的觀念世界沒有在改革中得以改善,物象世界的改變就是不徹底的。不改變錯誤的思想,就永遠改變不了不盡人意的物象。比如,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直接來看是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深層上卻是要消除“官本位”的思想觀念﹔關於文化體制改革,從表層上看,應改變的是不好的文化產品、文化現象,從深層上看,卻是要豐富和增強人的精神世界。
然而,在我國改革進程中,人們往往把改革停留在物象世界層面,多注重解決物象世界的問題,而不注重解決人們精神世界的問題,不觸及人們的價值取向、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和社會心理。實際上,在改革進程中,思想的力量是無窮的。如果人們的精神世界、思想觀念得不到真正完善,物象世界最終是難以徹底改變的﹔隻觸動物象世界而不觸及觀念世界的改革,往往是不徹底的,甚至會惡性循環,用陳舊落后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來解決因陳舊落后的思維方式而產生的改革問題。這樣的改革往往會事倍功半。因此,改革,既要解決物象層面的問題,也要解決思想觀念、價值取向、思維方式、社會心理的轉變問題,既要注重物的力量,也要注重思想的力量。
改革中的“特殊”與“普遍”
過去,我們較注重按照從普遍到特殊的路向來談論改革。因為中國具有自己的特殊性,馬克思主義的一般原則要堅持,然而隻有與我國特殊實際相結合,才能解決中國問題。要實現好這種結合,就必須通過改革開辟一條新路。這種改革的特殊性在於它具有中國特色:它立足於我國特殊國情,體現中國特殊的歷史文化傳統,注重考慮每個地方的特殊實際,它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
今天,我們還應當注重從特殊到普遍的路向來談論改革。這不僅體現在我們在改革中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的普遍原則,遵循人類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而且要注重思考研究中國改革的世界意義或普遍意義,研究改革過程中的普遍性問題。不注重中國改革的特殊性是空談改革,這種改革是漂浮無根的﹔不注重中國改革的普遍性是缺乏自信,這種改革會缺乏世界影響力。
(作者為中共中央黨校研究生院院長、教授、博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