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以寧
三、經濟低碳化同樣需要宏觀調控以微調為主要措施
如何適應國際社會經濟低碳化的要求,又如何保証在經濟低碳化過程中實現中國經濟的穩定增長,在宏觀調控過程中,同樣需要以微調為主要措施。這是符合中國國情的。
要知道,當前的中國經濟正面臨著兩難選擇:一是要保護生態環境,二是要保持經濟持續發展。這是因為,如果隻顧經濟發展而不顧生態環境,可能本代人都難以生存﹔而如果隻顧生態環境,那麼,像我們這樣的發展中國家該怎麼發展呢?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經過多年探索,我們找到了一條道路,就是二者兼顧,實現經濟的低碳化,實現綠色經濟。因此以下兩種提法都是正確的:一是,經濟發展寓於生態文明建設之中﹔二是,環境保護寓於經濟發展之中。從經濟發展和經濟低碳化二者兼顧的角度考慮,應有如下的安排:
第一,在工藝設計和新產品開發上要有重大突破。要使我們的新產品實用、安全,這應當被看成是最重要的途徑。也就是說,要在工藝產品方面有創新,有突破,如新能源的研究開發,新能源運輸車輛、新能源交通工具、新節能設施的推廣等等。
為此,一定要抓緊研發新能源、新材料開發中的瓶頸問題。假定新能源能夠突破的話,那麼它會帶動動力供應、交通運輸業發展、生活質量提高,這會對經濟有強大的推動作用。新材料、新設備既符合環保的標准,又實惠有效。同時,新材料的突破會讓我們整個裝備制造業完全走上一條新路。這些都是重視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體現。
這裡有一個重要問題需要解決,即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要合作。國有企業的優勢是技術力量強,資本雄厚,實驗設備先進﹔民營企業的優勢是機制靈活,自負盈虧,敢於作出技術創新的決策。相形之下,國有企業決策程序有層層障礙,所受到的牽制較多,特別是連續多次失敗以后,害怕承擔責任。所以,最佳的選擇是,在國家統一安排下,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雙方利用各自的優勢,參與國家重大項目,合作從事經濟低碳化研究開發和技術推廣。
第二,要大力發展環保產業,尤其是資源再生行業。2010年,我們在廣西進行調研,那裡正在建設有色金屬回收的工廠,把原材料用集裝箱從國外運來,在廣西的場地經過篩選、分類,可以把銅等有色金屬分離出來,這樣就可以少一點開採和冶煉。為什麼國外不自己搞? 因為中國有很多優勢:有合格的技術工人,而且中國有廣大的國內市場,在這裡產出后,國內就直接銷售了。金屬的回收完全符合環保要求,這是一個重要的環保產業。廣義的環保產業還包括綠化、園藝、造林、土壤改良以及治理沙漠化、石漠化,治理荒地和沿海灘涂,等等,這些產業將吸收大量的勞動力,既有利於中國的環保建設,又解決了中國所面臨的就業難問題。
第三,要建立完善的資本市場體系。政府投入的資金總是有限的,而且不可能直接用於企業更新設備。為實現經濟的低碳化,需要依靠資本市場來融資。有自主創新並且在低碳化中做出成績的、經過市場檢驗的企業,可以上市,也可以發行企業債券,這就解決了低碳經濟中的資本供給問題。在資本市場上一個重要的問題是,一定要兩者兼顧:一方面要防止出現欺騙公眾的行為,另一方面要扶持那些有條件的、能夠上市的好企業。一個國家的實力不以企業總量為代表,僅靠企業總量眾多是不行的,而要以優質企業為代表。有了更多的優質企業,我們的經濟才會強大。
第四,在稅收政策上,應該對低碳經濟的企業採取有差別的稅率。對低碳化做得好的企業,稅負應該減輕﹔低碳化做得不好的企業,應該加稅。另外,對資源回收企業應該有特殊優惠的稅收政策,以鼓勵其進一步發展。
第五,要妥善解決失業問題。為了減少排放,小煤窯、小鋼廠、小化工廠應該關閉。這方面的措施一定得過硬,但是要分批解決。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要為下崗的工人找到出路。中國第三產業的比重太低,發達國家都在70%以上,中國隻佔40%,中國的第三產業大有發展的余地。第三產業加快發展可以緩解當前的就業問題。
第六,要尋找經濟低碳化過程中新的商業機會。在全球經濟低碳化過程中,為了使我們的產品走向國外市場,同時鞏固國內市場,有四方面的工作需要認真去做:第一,人無我有。這就是要靠自主創新,外國沒有的,中國有。第二,人有我優。外國有同樣的產品,但中國制造的比外國制造的好。第三,人優我有新設計、新工藝、新思路。這樣就可以自主創新,以“中國創造”立足於國際市場。第四,人優我配套。這是指某行業的產品,可以與國外合作,甚至為外國產品配套,由於中國國內有廣大的市場,這同樣有發展前景,能給我們帶來新的發展機會。
第七,在企業文化中要加上生態文明建設、經濟低碳化的內容。過去談企業文化,主要是企業風格和企業精神,這是對的﹔現在應該把建設生態文明和實現走低碳經濟道路放到企業文化建設中去,這樣就可以動員更多的企業職工來監督本企業的生產是否符合環保的標准。這既可引導企業職工懂得低碳化的意義,鼓勵大家自覺地從事環境保護工作,也是塑造企業形象的方式。
第八,重視消費文明的建設。經濟低碳化的實現,不僅僅是生產領域的問題,同時也是消費領域的問題。家庭中資源浪費現象是存在的,資源節約大有潛力。家庭對廢品的回收可以做很多工作。另外,在生活方式上需要建立起新的符合生態文明的習慣,比如說改變傳統的不合理、不文明、不衛生的消費習慣等等。這一切要從個人做起,從每個家庭做起,這樣,我們的經濟低碳化必將有良好的群眾基礎。
由此看來,要走經濟低碳化的道路,一方面要加強行政管理,制定各種符合實際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另一方面要採取適當的宏觀經濟調控手段,使企業、個人調整自己的生產或生活行為。例如,為了節能減排,保護環境,需要關閉一些耗能高、污染重的企業,而這樣做的結果可能造成某些工廠的工人失業。對這樣的事件,除非是緊急狀況或造成突然事件,一般仍應重在微調,制定合理的處置方案,逐步推行,以減少社會震動。又如,為了改變居民的傳統消費習慣,不是不可以採用行政手段或宏觀經濟調控措施,但也宜重在微調,否則會引起公眾不理解甚至反感,對改變傳統的居民消費習慣反而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