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
2017年12月21日15:21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二、五年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邁出重要步伐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各地區、各部門共同努力下,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從理論到實踐取得了顯著成效。這五年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力度最大、舉措最實、推進最快、成效最好的時期。
(一)理論和制度體系不斷豐富健全
一是理論體系不斷豐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闡釋了什麼是生態文明和在中國建設一個什麼樣的生態文明這一重大課題,習近平總書記圍繞生態文明建設做出的一系列重要講話和論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生態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價值觀方面。總書記2005年在浙江就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思想,黨的十八大后更是反復強調,“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科學回答了生態環境的重要價值。在發展觀方面。多次強調“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發展觀的深刻革命。要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的增長點、成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支撐點、成為展現我國良好形象的發力點”,這為我們繼續開辟綠色發展新路指明了方向。在民生觀方面。提出“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他對生態環境與民生福祉關系的深刻闡述,豐富拓展了我們黨對民生內涵的認識,充分體現了黨執政為民的情懷。
二是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深入推進。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不斷完善,建立覆蓋全國陸地國土和海洋國土的主體功能區制度,資源環境生態保護紅線指導意見印發實施。中央環保督察實現對31個省區的全覆蓋,啟動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全面實行河長制和控制污染物排放許可制。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等監督機制逐步確立。
三是涌現出一批具體實踐成效。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穩步推進,首批在福建、江西、貴州開展試驗區建設,《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提出的47項重點任務中有38項將在3個試驗區開展創新試驗。在全國28個市縣和9個省份開展空間規劃試點,推進“多規合一”。開展10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建設,三江源、東北虎豹、大熊貓等試點建設取得有益經驗。
(二)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取得實效
一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步推進。在鋼鐵、煤炭去產能和防范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中強化環保、能耗等標准的硬約束,對環境違法失信主體實施聯合懲戒,2016年以來鋼鐵、煤炭去產能取得積極成效,通過淘汰落后過剩產能優化了供給結構,提高了生產力水平。
二是綠色產業發展壯大。2016年節能環保產業產值約5.1萬億元,5年來年均增長超過15%。新能源汽車產量達51.7萬輛,太陽能電池組件產量達57700兆瓦,均為全球第一。LED照明產品產量近80億隻,佔全球的80%左右。
三是能源結構進一步優化。可再生能源發展迅速,水電、風電、光伏發電裝機規模居世界第一位。2016年,清潔能源佔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9.7%,比2012年提高6.7個百分點﹔煤炭消費佔能源消費的比重下降到62%,實現連續5年下降。
(三)生態環境質量有所改善
一是污染防治三大戰役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深入實施,環境質量有所改善,2016年與2013年相比,全國PM10平均濃度由97下降到82微克/立方米,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PM2.5平均濃度分別下降33.0%、31.3%和31.9%。地表水達到或好於III類水質斷面比例比2010年提高16.4個百分點。
二是生態保護和建設成效初顯。扎實推進青藏高原、黃土高原等重點區域生態綜合治理和大規模國土綠化,推進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森林覆蓋率由20.36%提高到21.63%左右,森林蓄積量由137億立方米增加到151億立方米,草原綜合植被蓋度由51.6%提高到54.6%。
(四)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
印發《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戰略(2016—2030)》,實施能耗總量和強度“雙控”,倒逼能效水平大幅提升﹔2016年與2012年相比,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26.9%,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0.9%,相當於少消耗能源10.2億噸標准煤。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由127.1立方米下降到95立方米,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由71.1立方米下降到52.2立方米。
(五)法規政策體系不斷完善
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海洋環境保護法、環境影響評價法、野生動物保護法、環境保護稅法、深海海底區域資源勘探開發法和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等一批法律法規完成制定或修改。政策扶持力度不斷加大。國家利用中央預算內投資和中央財政資金,支持了一批節能減排、循環經濟、污染治理、生態保護修復等重大工程建設,通過“以獎代補”和“以獎促治”等方式對重點生態功能區、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森林生態效益予以補償。節能節水、環境保護、資源綜合利用稅收優惠政策逐步落實,資源性產品價格形成機制不斷完善。
上一頁 | 下一頁 |
相關專題 |
· 《行政管理改革》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