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陈圣来:文化不登峰 难圆中国梦
2013年02月06日15:03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软实力提升有赖“文化软件”变硬

当中国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重塑中国国家文化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已不容置疑地提到我们的议事日程。国家文化形象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集中体现,折射了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和精神风貌,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化学习能力和文化创造力。

我们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开始着手做上海国际艺术节,这其实就是一项塑造中国国际文化形象的工程。20年前的上海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记得当时我参与第一次引进美国费城交响乐团来沪演出,走遍上海竟无一个剧院或音乐厅可以容纳费城交响乐团,最终只能找到万体馆,在万体馆里搭了一个音罩,勉强促成这一世界一流名团来沪演出。这就是差距!试想一下,长期处于与世界精粹文化隔膜的状态下,如何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发展城市的文化建设,开拓城市的文化消费?

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上海陆续有了与其地位相称的大剧院、博物馆、音乐厅、图书馆……文化生存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与变化,有了这些文化地标性建筑,上海开始筑巢引凤,然而营造文化软环境比建设文化硬环境更为艰巨。如果没有相应的文化环境,地标性文化设施也会成为聋子的耳朵。例如上海周边某市一个大剧院曾引进匈牙利布达佩斯芭蕾舞团的《斯巴达克斯》一剧,尽管剧目质量不错,但公开售票三天,仅售出十张票,使剧场经理进退维谷。

所以大剧院的建造相对还比较容易,而大剧院建造起来后你必须回答一个问题:谁来演?谁来看?这比建造一座剧院要难得多。我们请捷克爱乐乐团来艺术节演出,这是位列世界前十名的交响乐团。他们来上海演出两场就匆匆而归,同样是这支乐团,他们在日本可以连演一个半月,巡演多个城市,欲罢不能。这就是差距!这种差距不是一日能够抹平的。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前不久在所作的文化报告中说,考察文化有三重入口:1、文化保护;2、学术研究;3、百姓认同。他认为前两点都尚可以,最让人揪心与不安的是第三点,这是考量本民族本国度自身文化强盛与否的表现。所以,我认为加强文化软件建设要着眼三个目标:一是个体的目标;二是社会的目标;三是世界的目标。

个体的目标,就是要培养懂得美、欣赏美、文明礼貌、高雅宽容的大众。对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要培养具备国际文化视野和鉴赏品位,有自觉文化追求和文化消费习惯的市民。我认为培养观众,培养文化环境,培养文化消费习惯,是构成文化软件建设的主要环节,也是一个城市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最终体现。

社会目标就是要培养能产生美、集纳美的环境。对上海这座城市来讲,就是要不断有世界各国与全国各地优秀艺术的展示,以此来催逼上海原创作品的问世以及本地艺术产量与质量的提升,使上海始终处于生生不息的文化生态环境之中。我在任国际艺术节总裁时就努力遵循这样的目标,如瑞士洛桑贝嘉芭蕾舞团《生命的诱惑》,蒙特卡罗芭蕾舞团《男人眼中女人舞》,阿根廷音乐舞剧《探戈女郎》,法国多媒体喜歌剧《游侠骑士》,澳大利亚现代芭蕾《钢琴别恋》,加拿大多媒体话剧《震颤》几乎都在世界舞台上刚崭露头角,立马被艺术节引进,有的甚至是在上海艺术节上全球首演的。这些演出使上海这座城市充满欣喜与期待,充满艺术的魅力与张力,充满吸纳力与感染力,也使上海地标性文化建筑有了灵魂有了血肉有了精神。

世界目标就是要让中华文化与世界平等交流平等对话。要扭转巨大的文化贸易逆差,在虚怀若谷地接纳世界各国优秀文化的同时,让中华文化大踏步地走出去。面向世界,我们的文化需要三样东西:品牌、人物、产业链。我们需要制造和积淀响亮的文化品牌,培养和推出有国际影响的文化代表性人物,建立和形成涵盖创意到终端乃至衍生网络的文化产业链。

未来中国文化如不能登临世界文化峰峦,中国就不能跻身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我们这辈人也就圆不了现代化强国之梦。亚当斯1931年曾如是说:“如果要让美国梦成真并长伴我们,那么这件事归根到底将取决于人民自己。”我认为,这句话对我们同样适用。

(责编:张湘忆、赵晶)

相关专题
· 凝聚中国力量 实现中国梦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