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理论

中国立法:由“速度型”向“质量型”华丽转身

人民网记者 毛磊

2013年02月27日08:1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一次重大的战略调整

从五年来的立法实践看,以人为本、立法为民,不仅是一种理念,同时也是一系列制度设计,更是一种工作方式或工作作风,它已深深地融进了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每一部法律中。

立法坚持执政为民的原则,才能有效防止部门利益法制化的倾向,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立法为民,而这又首先体现在对民生的关注上。这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全国人大立法重心所作的一次重大战略调整。

2008年3月8日,吴邦国委员长在常委会工作报告中强调,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领域立法,继续完善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立法,不断提高立法质量,更好地发挥法律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规范、引导和保障作用。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五年来,一部部承载民生期盼、呼应民生诉求、回应民生关切的法律相继面世:从规范劳动关系、为保护劳动者权益撑起“保护伞”的劳动合同法,到保障军人的合法权益,减轻军人的后顾之忧的军人保险法;从用法律为亿万中国百姓编织起“安全防护网”的社会保险法,到把宪法保障人权的理念贯彻到精神卫生领域中,特别强调保障患者权益的精神卫生法;从保护全民健康的食品安全法,到体现立法温情、维护特殊人群权益,对残疾人保障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进行全面修改等,民生立法彰显了我国立法以人为本、立法为民的精神实质。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万鹏、朱书缘)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