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让党员在党内当家作主
关于保障党员主体地位的研究综述
朱佩娴 叶帆
2013年07月30日16:1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保障党员主体地位须处理好党员权利与党内权力的关系

专家学者们认为,个体权利和组织权力是现代组织结构中的两个基本变量,保障个体权利和制约组织权力构成现代组织治理与运行的核心内容,也是民主制度在现代组织中的重要体现。执政党虽然不同于一般社会组织,但如何处理好个体权利即党员权利与组织权力即党内权力的关系,依然是发展党内民主中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当前,应在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的基础上,处理好两者关系。

保障党员权利。一些专家学者指出,尊重和保障党员的主体地位,基础是保障党员权利。离开党员各项民主权利的充分行使,党员的主体地位只能是空中楼阁,党内民主也就无从谈起。党员权利实质上是党员参与和影响党内事务的资格,党员行使权利主要不是为了实现个人私利,而是为了实现党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同时,党员权利作为一种自由,与其他自由一样是有限度、受约束的,这种限度与约束集中体现为党的纪律。可以说,党员权利是由党章及其他党内法规所规定和认可的,也是受其保护的。党的任何一级组织都无权剥夺这种权利,而党内立法的任务之一就是严格保护这种权利。但是,党员权利作为一种个体权利,相对于党内权力这种组织权力而言处于劣势地位。党员权利所表明的党员“可以做什么”要想在实践中真正成为“能够做什么”,需要党内权力的自我约束和有力保障。当前,要通过进一步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来保障党员的主体地位,关键要促使党组织成为保障党员权利的支柱。

制约党内权力。一些专家学者指出,党的权力包括党的对外和对内两种权力。前者主要与执政党相联系,是指执政党对国家的领导权;后者主要与党员权利相对应,是指以党的组织体系为载体的权力系统,也可称为党内权力。党内权力在本质上说是广大党员为了处理党内公共事务而自愿地将其一部分权利让渡出来而形成的党内公权力,也就是说它是因党员的授予和委托而产生的。因此,党员权利对于党内权力具有优先性,党内权力必须保障和维护党员权利。比如,党员的选举权就是解决党内权力来源与合法性问题的,即解决党内权力的授受关系问题;党员的监督权是党员选举权的延伸,是收回权力的权利,也是防止和克服受托机构或受托人滥用权力的权利。但是,权力总是具有扩张性的特点,党内权力也不例外。党内权力扩张的结果可能带来对党员权利的侵害。因此,要通过尊重和保障党员的主体地位来发展党内民主,就必须有效制约因党内权力扩张而对党员权利带来的侵害。

(责编:万鹏、赵晶)

相关专题
· 人民日报理论部编者文汇
· 新闻报道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