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全盘私有化是美国搞垮中国经济的“政治谋略”
主张私有化和反对私有化的争论从来都是如火如荼、势不两立,但稀有把私有化的概念明辨清楚的,使得这种争论成为自筑理论营垒、谁也说不服对方的僵局。这里的关键是要把关键词“化”辨析清楚。要辨析“化”字,可上延到20世纪50年代,50年代中期党和国家的战略任务是“一化三改”,这里的“化”是指工业化,“改”是指对农业、手工业、准备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50年代后期实行人民公社,称之为“公社化”。199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后,又有人简称为“市场化”改革。当我们大力发展私有经济时,又有人鼓吹“私有化”。纵观我国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往往与“化”字结下了不解之缘,又带来了一次次危害,还是要咬文嚼字反思和推敲一下这个“化”字的内涵了。“化”者,即“轰轰烈烈、全部、快速实现”某个目标也。其结果呢,众所周知,没有一次“化”好,每一个“化”都后患无穷,过去的“化”都成为后来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今天我们要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收缩国企规模,积极发展非国有经济,也该理性一点,谨言“国有企业私有化”。
不得不承认,国有经济现在还存在着分布过宽、整体素质不高,以及国有企业活力不够、效益下降等问题,但中央明确提出,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着力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总体上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和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使其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按照中央确定的方针和部署,近几年来国企改革全面推进,国有经济“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逐步从一般性竞争领域退出,向基础性、公益性、支柱性产业集中,向优势产业和大集团、大企业集中。国有企业数量大幅度减少,一般性竞争性领域的绝大多数国有中小企业进行了改制,退出了国有经济行列。
但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国有经济应该是也必须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仍然承担着国家对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的部分职能,承担着国家应对和处理重大事件、突发事件的部分职能。国有企业“要不要退”、“如何退”、“退到什么程度”,必须从适应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要求来考虑。如果盲目的,激进的提倡全盘私有化,定会给国家带来巨大的动荡。
很多人都羡慕西方国家的民主,自由,完善的市场经济机制。毫无争议,美国有着世界上最先进的市场经济模式,但是并不具有复制性,墨西哥就是很好的例子,大有南橘北枳的意味。如果我们设想,将现有的一些国企垄断的行业私有化,会发生什么效果呢,一定比现在更好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