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北京削减公立医院特需服务 特需服务将逐步淡出

比例严控在10%以内;部分医院特需床位费每天上千元

2014年04月15日08:26   来源:新京报

原标题:北京削减公立医院特需服务

  ■ 背景

  1 特需如何形成?

  资料显示,最初的“特需医疗”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后。当时,为适应一部分高收入人群的特殊需求,部分公立医院开始在门诊挂号、住院条件、护理等方面尝试给高端客户提供特别需求服务,收费标准相应提高。

  另外,一些在京公立医院的特需医疗服务始于“外宾”的就诊服务需求。据中日友好医院网站显示,其国际医疗部成立于1997年,“为满足各国驻华使馆官员与家属、在华商会、外企、合资企业的企业家与家属、来华学习工作的专家、教授与家属、观光旅游的宾朋、留学生与国内各界人士的医疗保健需要而设立。”

  北京医师协会一名负责人曾在中日友好医院国际医疗部任职。他介绍,上世纪90年代末期,国际医疗部的外宾患者占70%,而后来,“内宾”逐步取代了外宾。

  记者询问多家大医院均被告知,“特需”不论是门诊还是住院,对于患者的身份均没有任何限制。

  2 特需特在哪儿?

  自去年怀孕起,家住朝阳区的顾小姐便选择挂朝阳医院产科的特需号做产检。她说,普通产科号非常难挂,人多,还需要排队。在特需做产检效率高,等候时间明显减少,就诊环境也更好。特需门诊由于人少,医生也有时间和病人进行更充分的交流。

  一项网络调查显示,1500名受访者中,88%曾挂过医院特需号。大部分受访者表示,挂特需号是看重医生的经验丰富和医术高。但实际上,很多医院的普通门诊专家号和特需门诊由同一专家出诊,冠以“特需”之后,价格便翻了十来倍。

  在住院方面,“特需”无疑会有更好的硬件设施条件。很多医院的特需病房都是单人间。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朱书缘、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