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向“三型政黨”建設目標邁進
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新經驗、新起點、新要求
2013年02月25日09:06   來源:北京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從學習階段進入能力建設階段

  馮曉英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旨在提高執政黨的科學化水平。從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向“三型政黨”建設邁進,意味著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已經由初期的學習階段進入能力建設階段。這裡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的社會建設的角度談點對提高黨組織能力建設的一點認識。

  大家知道,“改善民生與創新管理”是社會建設的兩大任務。從執政黨的角度看,社會建設的過程就是解決社會建設中遇到的難題,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的過程。中央對黨委在社會管理體制中的角色明確的定位是領導角色,即要發揮黨委在社會管理格局中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要合理配置黨政部門社會管理職責權限,切實解決多頭管理、分散管理、難以形成有效合力的問題。由此可見,這裡所指的黨委領導至少是街鄉層級以上黨的組織機構,而對於社區層面的黨組織而言,其角色定位就應該是引領和統籌作用了。

  社區是社會建設的載體。我以為社區黨組織的引領作用應該主要體現在把握發展方向、整合社會資源、動員群眾參與上,而不應表現為一言堂式的領導。因為社區建設是依靠包括社區黨組織、上級黨委政府、社會組織、社區成員等多元主體協同共治才能實現的。社區建設中不同的合作主體功能定位不同,利益訴求也不同。以農村社區為例,十八大后城鄉一體化已經進入整體實施階段,對於這樣一個涉及經濟體制改革、社會管理體制改革和民生建設的系統工程,需要政府、社區組織、社區成員和項目實施的合作機構的鼎力支持和配合,其中政府是公共服務的供給者,應該履行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和社會福利一體化的職能﹔村居組織作為政府與百姓之間的橋梁與紐帶,應代表村民履行自治功能﹔村民作為受益群體享有“主動參與”的權利﹔合作機構作為項目的投資方和受益方理應承擔相應的責任和權利。由於不同的參與主體利益不同,因此,作為發揮引領作用的黨組織不僅應本著相互信任和平等相處的態度,充分發揮不同參與主體的角色作用,同時也需要統籌兼顧,平衡好各個參與主體之間的關系,成為凝聚多元主體的核心力量。需要注意的是,無論是引導還是統籌,黨組織都不應直接插手具體事務,不要包辦代替。

  社區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僅有熱情和願望是難以實現社區建設提出的宏偉目標的。我們常說,多年來社區建設存在的最大問題是社區參與不足,沒有社區成員的積極參與,社區建設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但是如果仔細分析,我們發現,社區參與不足歸根結底是參與能力不足,它既包括社區成員參與能力的不足,也包括社區組織自身的組織能力不足。而且從一定意義上說,社區組織,即社區黨組織和居委會、村委會等自治組織的組織能力不足是社區成員參與能力不足的根源。因此,提高社區成員參與能力首先要提高社區黨組織和社區自治組織的能力建設。

  應該說,以往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在彌補社區黨組織能力不足方面卓有成效,特別是在政治素養方面的能力明顯增強。但社會建設是涉及經濟體制改革、社會管理體制改革和民生建設的系統工程,許多工作的專業性要求很高,那麼,如何有針對性地解決社區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復雜問題就成為新時期對社區黨組織能力建設的重大考驗。

  其實,我們所說的社區黨組織能力建設不是要培養一個全能型人才,也不可能要求每一個社區黨組織都成為解決所有問題的多面手,而是要通過社區黨組織在社區建設中的引領和統籌定位,提升相應的能力水平。

  近年來我們在實踐研究過程中發現,通過組織實施“參與式社區服務項目化管理”,以“項目運作”為抓手,借助專業化的社區能力建設組織,通過開展從理念到方法,從技巧到實戰的互動式系列講座的能力培訓,將參與社區服務的多元主體整合起來,通過挖掘社會資源、培育服務組織、提供服務陣地等方面的引領作用,可以有效提升社區黨組織在社區建設中的引領能力和創新能力。

  (作者為市社科院社會學所研究員)

(責編:朱書緣、趙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