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劉余莉:《群書治要》論奢靡之害

2014年03月31日15:13   來源:理論網

原標題:劉余莉:《群書治要》論奢靡之害

  三、人性規律:“人之性欲平,嗜欲害之”

  在古人看來,人性生而虛明洞徹,人心原本也是平和的。正是因為貪著物欲,所以使心性受到染污,失去了本有的光明。從而導致了利令智昏,情令智迷。這恰如一晶瑩剔透的水晶球,原本光芒四射,但是為污泥所染,蒙蔽了本有的光芒。正如《群書治要·老子》所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而修身的目的,無非是去除外在的染污,回復心性的光明。這就是《大學》上所說的“明明德”。

  《群書治要·文子》說:“水之性欲清,沙石穢之;人之性欲平,嗜欲害之。唯聖人能遺物反己,不以身役物,不以欲滑和,是以高而不危,安而不傾也。”意思是說,水的本性是清淨的,但沙石卻使其混濁;人的本性是安靜的,但是欲望卻來禍害它。隻有聖人能夠拋棄物欲而回歸自己的本性。聖人不被物欲所控制,淡然自若的心態不被欲望擾亂,這樣才能身處高位而不危險,保持安穩而不傾覆。

  古人雲:欲是深淵。奢靡之風的盛行,使人沉溺於享樂奢侈而不能自拔,喪失了心性之正,導致的是欲壑難填,久而久之就會走上玩物喪志的道路,甚至為了滿足自己的不斷增長的欲望而泯滅天良。

  《群書治要·尚書》記載:帝禹之孫、帝啟之子太康身居帝位而不務正事,貪圖安逸享樂,喪失了應有的品德,百姓都對其懷有二心。他縱情游樂沒有節制,在洛水之南打獵,百余天不回京都。有窮國國王后羿,趁著國民不能忍受其所作所為的機會,在黃河岸邊阻擋太康回都。當時,太康的五個弟弟侍候他們的母親隨從打獵,在洛黃交匯的河灣等候他。其五個弟弟都埋怨太康,遂遵循大禹的訓誡而作歌,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五子之歌”。其中之一這樣說道: “訓有之曰:內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牆,有一於此,未獲弗亡。”意思是說,在內迷戀女色,在外迷戀游獵,縱情飲酒毫無節制,貪嗜歌舞不知滿足,住著高大的房子,牆上還雕飾彩色圖案。以上幾項隻要沾有一項,就沒有不滅亡的。更何況現在某些領導干部以上幾項全都沾染了呢?這一訓誡直到今天仍然有助於領導干部提起戒慎警懼之心。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湘憶、謝磊)
相關專題
· 劉余莉專欄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