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在舆论传播中的作用
用户的广泛参与增强了微博的影响力。当前,海量、冗余的重复性、同质化信息充斥网络,并随着媒介互动向荧屏和纸媒扩散。在此环境中,媒介的影响力越来越取决于内容的原创性以及对信息的深度挖掘和结构化处理能力。微博作为一个开放的、互动的信息平台,不仅源源不断地吸引用户发布信息,而且通过转发把传统媒体或者其他网络媒体的信息聚合在一起,借助群体传播和多级扩散的模式,提升信息可信度,在舆论形成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⒈提供舆论议题和素材
微博打破了传统媒体对公共议程单向设置的功能,使普通大众关心、关注的问题更容易进入公共视野。调查显示,7成网民选择微博发布最新消息。微博贡献的内容,往往是普通民众关心的或者罕见的信息,容易引起共鸣,迅速扩散。它既包括反对腐败、帮助弱者、倡导公平等积极向上的内容,也包括窥私、探秘、泄愤等不良信息。微博发布者许多是事件的参与者、见证者或者知情者,他们自身并不一定是微博舆论形成的重要节点和关键步骤,但是他们提供的议题具有“易燃性”,经过意见领袖和其他人的转发、改写、充实、评论后,形成强大的力量。值得指出的是,微博议题引发大众的关注,有些是发帖人有意为之,有的则是意外之惊。例如,“郭美美事件”的当事人在发布炫富的内容时,不曾意料会引发后续之事。与发帖人的身份相比,微博信息本身的内容特征对形成公共议题起到了关键作用。微博成为当前舆论事件的重要导火索。舆论被点燃后,微博通过不断补充信息和内容,影响着舆论的走向,从这个意义上说,它还是舆论传播的方向盘和加速器。
⒉整合资源,强力传播
微博具有强大的整合传播能力。议题引起关注之后,迅速借助群体传播、大众传播和多级传播的模式扩散。微博作为一个基于社交媒体的应用形式,在信息产生之后,首先在群体内传播。然后,该群体的参与者作为另一个群体的中心继续向外扩散信息,导致越来越多的群体关注这一信息。当关注人数达到一定程度后,论坛、门户网站以及一些传统媒体开始介入,继续扩大传播范围。此后,来自传统媒体和其他渠道的信息又不断地被重新链接回微博,并结合事件的发展,形成内容集合。以新浪为例,热点话题有加“#”的功能,可以使同一话题的微博被集中检索到,方便用户对话题进行跟踪。这个过程中,微博把传统媒体的权威性,自媒体的丰富性,文本信息的严肃性,图片、视音频信息的生动性等衔接起来,形成强大的传播力。微博通过对信息资源的聚合,使网民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事件,增加了舆论传播的效果。
⒊微博舆论易引发现实行动
微博不仅可以大范围地传播舆论,而且可以通过网络自组织形成强大的社会动员、组织力量,将网民从虚拟空间引向现实行动。2011年春季的“阿拉伯之春”运动;英国伦敦等城市的骚乱;美国爆发的“占领华尔街”运动都显示了微博强大的跨社会阶层、跨地域、跨国界的现实社会动员能力。当然,这种力量如果不能得以有效地规范,必将对社会稳定与发展持续产生负面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