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社会动员的新力量——关于微博舆论传播的调查与思考
2013年01月29日10:06   来源:光明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构建健康向上的微博空间

  微博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种常态。微博的发展与我国经济社会紧密结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关部门应该借助微博这个新型的舆论平台,搭建社情民意的表达渠道,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打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与网民共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⒈推进政务微博建设制度化

  近年来,政府各级组织和部门高度关注微博的发展,积极利用微博为政府服务,在微博问政、议政与参政方面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彰显了微博作为政府与网民沟通桥梁的独特价值。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目前政府利用微博的层次还有待提高,内容还有待丰富。政府微博还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为此,行政管理部门应对各级政务微博进行制度化建设,对政务微博的形式、内容、维护、反馈以及评价等都应该有明确的规定。政府机构应当积极占领微博这一舆论平台,并通过日常沟通加强与网民的互动,在政策的制定、实施等过程中充分与民沟通。对于微博舆论,特别是容易引发社会集体情绪的舆论,一定要掌握第一手资料,第一时间披露权威信息,还原事实真相。对于虚假信息,要及时辟谣,同时提供真实信息,防止谣言滋生。对于涉及到社会问题、政府公权力问题的,要尽快督促相关部门提出应对措施。

  ⒉加强传统媒体与微博的连线,传统媒体要成为微博舆论的过滤器

  总结近年来全国性的热点事件,发现大量的事件始发于微博,这些事件的传播影响力是微博等社会化媒体与传统媒体互动的结果。微博是一个话语空间,众声喧哗,充满着各种理性与非理性的声音。微博有助于形成舆论焦点,但其用户的分散性不利于舆论引导。因此传统媒体要利用自身公信力、权威性等优势,与微博积极连线,甄别微博事件的真伪,挖掘新闻的真相,充当微博舆论的把关人,引导社会舆论发挥良性作用。传统媒体与微博互动,弥补彼此的缺陷与不足,共同引导网络舆论走向,真正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⒊加强公民网络隐私权的保护

  互联网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社会进步,推动了一些热点问题的解决,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尤其是随着微博等社会化媒体的发展,有些问题越来越严重,个人信息和隐私在网上泛滥,甚至影响到社会稳定和信任体系的建立。2012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明确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对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公民个人电子信息的违法犯罪行为以及其他网络信息违法犯罪行为,有权向有关主管部门举报、控告;接到举报、控告的部门应当依法及时处理。被侵权人可以依法提起诉讼。”这是我国在加强公民个人信息保护走出的重要一步,对于构建和谐健康的互联网传播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微博等社会化媒体平台需要更多的开放自由,但是这种自由不能以牺牲社会秩序为代价,因此国家层面的立法非常必要。整体而言,我国有关立法政策相对互联网发展较为滞后,客观上造成了对微博等社会化媒体管理的缺失。

  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认识到,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信息技术虽然是使一些事件更加激烈的催化剂,但是它们并非是导致舆论发生的根本原因。微博的存在确实为舆论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独特的信息传播平台与消息来源,但这种没有足够现实基础作支撑的虚拟网络空间,在面临来自现实社会力量之时会显得比较无力,因此不能过分夸大微博舆论的功能。许多引发微博舆论传播的根本在于现实社会中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社会管理体系的有序发展。这需要政府部门一方面通过良好的制度与程序,及时处理矛盾,维持社会的稳定;另一方面,加强与民众的沟通和联系,增进官民相互之间的理解与信任。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责编:张湘忆、朱书缘)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