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人:谢新洲、安静、田丽
2009年,微博开始在我国兴起,短时间内搅动了整个网络环境,掀起了社会舆论新的波澜。140个字迸发出前所未有的能量。微博成为普通网民表达关切、伸张正义和呼吁权利的重要窗口。微博发出的声音牵引着社会舆论的走向,为实现公民权益提供了新途径,同时也暗含着种种风险。
微博的兴起,犹如拧开了社会舆论的水龙头。普通网民、社会名流、媒体记者等等竞相在这个平台上发布信息、交换意见,使微博成为各种信息的发源地和集散地。微博信息传播具有非常高的效率与影响力。微博中,每一个用户都是一个独立的节点,通过节点之间的互联互通,形成错综复杂的网络。微博网络基于人际传播又高于人际网络,用户之间的关注分为基于现实生活的“关系网”和基于共同兴趣的“内容网”。这种结构与我国“熟人社会”的特征相呼应,使微博在用户心中的可信度、归属感大幅提高,进而增加了对微博舆论的认同感。在传播模式方面,微博具有去中心、多节点、传受合一的特点,使信息可以同时经多中心多次传播,不仅提高了传播的效率,扩大了传播范围,而且通过不断增加新的内容,维持舆论“热”度。此外,我国微博市场高度集中化,用户多使用新浪微博与腾讯微博,这一格局是电子邮件、博客、论坛等所不及的,因此微博便于把来自各方的信息集中处理,形成强大的意见整合能力,有利于舆论的发酵、形成与传播。
微博信息影响着社会舆论,微博舆论体现着社情民意。从“微博反腐”到“微博打拐”,展示了微博舆论强大的影响力和动员力,然而“微博谣言”和“微博对掐”让人不得不担心微博的舆论环境。为了掌握微博在舆论形成与扩展中的作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开展的“第二次互联网影响力调查”中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
微博用户特点及使用特征
用户是形成并推动舆论发展的重要基础。微博用户有的积极发布原创新闻或者评论,丰富信息内容;有的转引其他媒体或渠道的信息,推动多级传播;有的通过“关注”形成“围观”力量。为了了解微博用户特点及使用特征,我们构建了微博用户行为模型(如图1所示),并通过实证研究进行验证。该模型由三部分组成:自变量为微博用户的年龄、性别等人口统计学特征;中介变量为微博用户使用微博的态度;因变量为微博用户的使用行为。其中,微博使用行为从参与水平与参与层次两个维度进行描述。
结果显示,微博在网民中具有很高的渗透率。在微博使用方面,男女之间,不同婚姻状况的网民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年龄、收入、学历、居住地对网络使用有显著影响。微博使用与网龄和每天上网时间呈正相关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