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从国家目标到个人行动
“十一五”时期,国家第一次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确定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同时,对外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15%左右。经过全国上下艰苦努力,我们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这不论在新兴市场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是少有的。
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到2020年,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实现上述目标,就是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推动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促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为重点,加快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
一是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二是要大力推进节能减排,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三是要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四是要开展低碳试点,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五是走新型城镇化道路。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目前,发改委正在研究编制《城镇化发展规划(2012-2020)》,其中将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重要内容。我国城镇化过程应是绿色发展的过程,要着力解决十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包括科学合理布局城市空间、优化升级产业结构、集约节约利用土地、严格管控水资源、推广绿色建筑、推行低碳交通、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循环高效利用资源、强化生态环保、转变消费模式等,坚持走集约、智能、绿色和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当然,我们还必须加大环境保护力度。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要以解决饮用水不安全和空气(PM2.5、PM10)、土壤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强综合整治,明显改善环境质量。加大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十二五”期间,新增污水处理规模4569万立方米/日,新增管网规模15.9万公里,每个县和重点建制镇基本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新增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能力58万吨/日,县县具备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
此外,转变生活方式也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大力倡导绿色低碳出行,践行“光盘行动”,引导规范绿色产品生产,畅通绿色产品流通渠道,引导消费者购买节能环保低碳产品、节能环保型汽车和节能省地型住宅,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限制过度包装,真正推动消费方式的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