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踐行和諧價值觀須內化於心、固化於制、外化於行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雖然取得了很大成績,但仍存在不少影響社會和諧的問題,例如環境污染嚴重,貧富差距加大,社會矛盾增多,社會成員公德與誠信意識薄弱等,有鑒於此,我們認為培育和踐行和諧價值觀,需努力做到:
首先應從道德層面做到內化於心。孔子說:“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民恥且格”。從社會的角度來說,社會成員之間的和諧是整個社會和諧的基礎。我們強調構建和諧的鄰裡、社區、同事、上下級關系,發展健康的社區、公司、學校、機關文化。從家庭的角度來說,應高度重視家庭和睦,家長做好孩子的表率,樹立孝親尊老愛幼的道德意識﹔夫妻之間應有包容之心,互相尊重,共同履行好家庭責任。從個體的角度來說,應自覺地提高法律與公德意識,做到權利、責任、義務與利益相統一,積極參與公共生活,遵守社會秩序與規范,做有仁愛惻隱之心與感恩包容之心的文明人。
其次應從制度層面做到固化於制。民主法治是社會和諧的制度保障,依法治國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根本途徑。現代社會是法治社會,各種社會關系,人們的權利和義務,都要由法律來規范和確定﹔應建立協調社會矛盾的各種機制,努力發展各種民間組織、社會團體,構建“小政府、大社會”,降低社會管理成本,保障民意暢通,還權於民﹔要建立完善的預防腐敗機制,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牢籠,整飭吏治﹔調節收入分配進程,應秉持社會公平、正義的原則。注重調節官民、勞資、公私、義利關系。加快戶籍制度改革,使農民工享有和市民一樣的權利。加強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推進醫療衛生體系改革,幫扶弱勢群體﹔積極構建網絡文化監督機制,引導健康的網絡輿論,形成良好的網絡文化和社會風氣﹔積極探索建立和諧社區的模式,形成良好的社區文化,有效地發揮社區組織的協調功能。
最后須從實踐層面做到外化於行。促進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及民族間的和諧,必須從我做起,表裡如一,知行合一。僅從人與自然的關系來說,基本的環境質量是一種公共產品,與全體社會成員的生存安全息息相關。我們每一個人都應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問題,珍惜利用土地資源、水資源、森林資源,以及一些不可再生的稀缺資源,不能因私利而破壞了子孫萬代的棲息之地﹔自覺地過低碳生活,例如使用環保購物袋購物,以減少塑料袋的使用,遏制“白色污染”﹔出門多使用自行車、地鐵、公共汽車等交通工具,以減少汽車尾氣排放﹔學會對垃圾進行分類和分揀,樹立廢舊物品回收再利用的環保意識﹔作為政府機關、事業單位的辦公人員,應自覺推行辦公信息化,節約紙張。政府公務員應逐漸減配公車,推行公務餐,減少公務應酬﹔節約糧食,物質生活上不與他人攀比,制止奢靡之風,自覺抵制奢侈品,提倡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精神﹔多參與社區義工及民間環保、愛心、公益性組織的活動。愛護我們的永恆家園,建設“美麗中國”,是全體中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作者單位:武漢大學哲學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