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張啟華: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主線一脈相承
2013年05月23日15:49   來源:當代中國史研究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三、改革開放新時期對錯誤的糾正

鄧小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形成的歷史大背景是,國內“文革”剛結束,百廢待興﹔國際上,社會主義實踐出現嚴重曲折,世界資本主義發生許多變化,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也在眾多領域極大地改變了世界。在這種國內外形勢下,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鄧小平帶領全黨認真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中的經驗教訓,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解決實踐中不斷涌現的新問題,同時對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國際社會主義實踐出現的嚴重曲折進行深入思考。思考就集中在“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上。這是鄧小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產生的深刻歷史背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科學回答了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如何建設、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包括發展道路、發展階段、根本任務、發展動力、外部條件、政治保証、戰略步驟、領導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完成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戰略構想等方面。鄧小平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理論勇氣,講了許多馬恩列斯毛沒有說過的“新話”,在“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問題上實現突破,創造性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他第一次提出了社會主義本質論,第一次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第一次提出了改革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的第二次革命,第一次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第一次提出了和平與發展是當代世界主題的理論,第一次提出了“一國兩制”的理論,等等,從而逐步找到了一條“適合於我國國情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道路”,為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正確的理論指導。這是我黨思想理論上的重大成果,是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又一次巨大飛躍。

在改革開放之初,我認為最重大、最根本的突破有三個理論,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論、社會主義改革開放論。這三大理論,不僅是總結我黨以往經驗教訓的結晶,也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大發展。

(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形成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黨恢復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在當時,最大的實事求是,就是弄清國情﹔而國情中最重要的,就是中國社會處在什麼歷史階段。這成為確立合乎中國實際的發展戰略的出發點。鄧小平總結1957年后的失誤時多次說:“總起來說,第一,不要離開現實和超越階段採取一些‘左’的辦法,這樣是搞不成社會主義的。”﹝3﹞(p312)我們最大的錯誤之一,就是“制定的政策超越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可見,鄧小平認為,超越階段,是我們以往犯錯誤的最主要教訓。所以,他在1981年主持起草的《歷史決議》中就明確提出:“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還是處於初級的階段”。﹝2﹞(p61)這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科學概念在黨的決議中第一次提出。

之后,在黨的十二大報告和十二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中,都對我國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加以重申,並對初級階段的主要經濟特征等問題作過闡述。1987年8月,鄧小平在談到即將召開的中共十三大的歷史地位時第一次明確指出:“我們黨的十三大要闡述中國社會主義是處在一個什麼階段,就是處在初級階段,是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就是不發達的階段。一切都要從這個實際出發,根據這個實際來制訂規劃。”﹝10﹞黨的十三大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作了全面、系統的論述,並以此為依據明確概括和全面闡述了黨的基本路線,提出了經濟建設發展的戰略和改革開放的原則等。此后,中共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決議著重強調了初級階段的長期性。

鄧小平關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論斷,為我們黨制定和執行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提供了科學的理論依據,從而保証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而這一認識,是在吸取前30年失誤的教訓中獲得的。正如中共十五大報告深刻闡述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我們在建設社會主義中出現失誤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於提出的一些任務和政策超越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近二十年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克服了那些超越階段的錯誤觀念和政策,又抵制了拋棄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錯誤主張。”﹝11﹞

(責編:萬鵬、趙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