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第三節  微觀“制度救市”:股市改革“防微杜漸”
主編 鄒東濤
2013年08月13日14:31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二、發展機構投資者

全球的主要股市是以機構投資者為主,個人投資者為輔﹔機構投資者基本上佔市場的60%~70%,個人投資者的比例一般不超過30%,中國A股市場則完全不同,至今依然個人投資者佔多數,在滬深股市上,70%的投資者還是個人散戶,機構投資者的比例不到30%。這與現狀是與中國股市在歷史上的政策影響分不開的。20世紀80年代中國股市開始籌劃試點的時候,隻允許個人投資者參與,干部個人和企業不能買賣股票的,滬深股市從起步時就形成了主要是個人投資者參與的格局,導致中國A股市場散戶多的特征。

股市散戶多,在技術性救市政策的出台時,個人投資者之間的博弈削弱了技術性救市政策的效力。個人投資者都具有有限理性,這一是由於投資者個人面臨的市場環境、行業狀況和企業條件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投資者個人進行投資選擇的理性程度受到信息不完全的限制﹔二是由於投資者個人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對環境的計算能力和認識能力是有限的,投資者不可能無所不知。投資者個人主觀上是偏好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但是客觀上的選擇卻未必實現投資效益的最大化。

股市投資是一種博弈過程,一個自然人或一個機構投資者的選擇受到其他自然人或其他機構投資者的選擇的影響,而且反過來影響到其他自然人、其他機構投資者的投資決策。這種博弈過程存在著類似“囚徒困境”的問題,使政策效率沒有達到最優。

政府相關部門在股市的博弈過程中,也是一個參與者,政府相關部門出台技術性救市政策,是綜合考慮了股票市場供求狀況、投資者構成、投資者心理、政府政策的目標等因素,在此基礎上制訂並出台了相關政策,預期達到一定的目標,政策的效果取決於政府與其他股市參與者之間的博弈。

但是,政府也是具有有限理性的,了解到的市場信息和數據不一定就准確,對這些信息和數據的分析也可能存在著偏差,加上政策從設計到最終出台還有一個時滯問題,政策出台之時市場狀況已發生了變化,因此政府政策實施的效果也面臨著可能的困境,特別是面對我國這樣一個散戶佔多數的股市。

(責編:實習生、謝磊)

相關專題
· 理論書庫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