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包容性增长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012年12月14日10:06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三)正确处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比例关系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是否合理,对不同社会群体、不同行业、不同对象的利益分配起着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初次分配是国民收入直接与生产要素相联系的分配,主要由市场机制完成;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在整个社会范围进行的重新分配,主要由政府调控机制起作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强化对分配结果的监管。调节收入分配要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环节同时进行,要在规范分配秩序和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两个方面共同努力。

面对收入分配过程中存在的市场失灵,我国政府积极地以税收调节、转移支付、社会保障制度等再分配手段对过大的收入差距加以调节。较之再分配,初次分配奠定了国民收入分配的基本格局,对收入分配的合理性和公平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造成我国分配不公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初次分配领域。因此,我国在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进程中,需要注意初次分配中的公平问题,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

(四)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公平与效率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不足,差距过大,会挫伤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从而影响效率的提高;只有不断提高效率、增加社会财富,公平分配才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公平与效率从根本上说是不矛盾的,追求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但在局部问题上,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公平与效率的矛盾不可避免。追求效率常常以一定的收入差距为代价,但这正是为了在现有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实现公平与效率的最佳结合。需要强调的是,两极分化不是公平,平均主义更不等于公平,公平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

在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过程中,要根据中国国情和经济发展情况确定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在二者的对立中找到平衡,即以最小的不公平获得最大的效率,或以最小的效率减少换取最大的公平。实际上,这在不同时期的党政方针政策方面得到了充分体现。党的十三大提出,“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党的十四大提出,“兼顾效率与公平”;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又提出,收入分配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党的十五大和十六大都明确提出,“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党的十六大还提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针对近年来收入差距持续拉大的情况,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注重社会公平,特别要关注就业机会和分配过程的公平”;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指出,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这些论述既坚持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又增强了解决收入分配领域矛盾和问题的针对性,是从实际出发对效率和公平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完善。

(责编:张湘忆(实习)、赵晶)

相关专题
· 理论书库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