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第二节  我国地方债成因与新债危机
主编 邹东涛
2013年08月13日14:12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三)中央和地方政府偏好与意识形态的“分歧”

如果说制度像机器,那么意识形态(这里的意识形态是指新制度经济学范畴内的概念)便是机器的润滑剂。制度的有限性难以依靠自身的完善去克服,因而需要意识形态来降低交易和组织成本。地方政府在近二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作为中央政府具体执行本地事务的庞大政治组织,长期以来地方政绩考核的观念使中央与地方在宏观调控、提供公共服务方面等存在着差异。中央政府的愿望在于保持社会全局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但是地方政府则对GDP的欲望十分强烈。换言之,就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追求不同。这势必会导致了政府追求理念(即意识形态)的不同。

在实践中,中央和地方政府也存在着意识形态的差异性,即中央与地方政府所秉承的治理理念和采用手段的方式不同:中央政府更加看重宏观和全局;地方政府则更加强调微观和局部。因此,在地方政府自行发债问题上,中央在一定程度上担心,若是地方各级政府自行发债将会导致更加严重的债务危机;而地方政府则十分明确,若是没有自行发债权力,则会让地方经济陷入僵局,直接导致官员晋升受阻等。从政府官员作为经济理性人的假设前提出发,他们一定会将自身的利益变量纳入地方政府行为之中。因此,地方政府过度举债便清晰可见。

(责编:实习生、谢磊)

相关专题
· 理论书库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