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行政体制改革坚持和贯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
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创造性地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在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上,解决了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长期没有解决的重大问题,实现了发展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从改革开放的历史实践来看,正是确立和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目标,推进经济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飞跃,极大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极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极大增强了党和国家生机活力。[16]
我国改革开放的理论和实践都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发展和壮大社会主义,使得社会主义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释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比资本主义制度更有效率,更能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更能在国际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的正确方向。
另一方面,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也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发展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市场秩序不规范;生产要素市场发展滞后;市场规则不统一;市场竞争不充分等等。所有这些,已经成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障碍,并且影响其他方面体制机制的完善、改革和创新。因此,“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不仅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遵循,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依托。” [17]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和《决定》由此明确阐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行政体制改革前提地位,“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18]坚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方向深化行政体制改革,遵循的是如下改革逻辑:
(一)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作为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
首先,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又一重大推进。” [19]在这其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必须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要求,使市场机制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 [20]这就需要更加拓展和深化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21]
其次,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同时,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形成有为政府。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在经济发展中,“基础设施和上层制度的完善不是企业家所能单独推动的,而必须由政府发挥因势利导的作用,组织协调相关企业的投资,或由政府自己来提供。另外,政府还需补偿技术创新、产业升级过程中先行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这样技术和产业才能根据比较优势的变化顺利地不断进行创新和升级。所以,一个发展成功的国家必然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再加上一个有为政府的国家。” [22]
再次,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就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而言,处理这种关系的着眼点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第一,科学确定政府与市场的各自运行边界、范围、层面和内容;第二,科学创设政府与市场的联系机制,尤其是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机制、市场制度规则、政策方针和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机制;第三,科学确定和运行政府与市场发展不同阶段和条件下的功能互补内容和机制;第四,科学合理确定和健全政府对于市场有效监管机制。
(二)行政体制改革按照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
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步骤,谋划、设计、推进和落实行政体制改革。显然,在这个逻辑链条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步骤为自变量,行政体制改革的措施和进程为因变量。市场经济与行政体制改革呈现前因后果的逻辑联系,其方向、任务和进展依据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和发展要求,破除一切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行政体制机制,创设新的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行政体制机制。
(三)行政体制改革与其他方方面面体制机制改革的协同推进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主要涉及经济体制改革,但必然会影响到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要使各方面体制改革朝着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方向协同推进,同时也使各方面自身相关环节更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23]这就表明,行政体制改革在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部署实施的同时,还必须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建设以及党的制度建设等体制机制改革进程协同,使得改革准确、渐进和协同推进。
相关专题 |
· 《中国行政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