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政府治理能力建设与政府治理制度建设并举
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在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意义上,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政府治理的现代化,包括政府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这就赋予新时期行政体制以政府治理能力与政府治理制度建设有机结合的特点。
政府治理能力是政府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政府治理效能的能力,是政府改革、完善、创新、落实和执行政府管理体制机制的能力,在现实性上,它们具体体现为政府的权能与公民参与治理能力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
在政府治理能力方面,根据全会决定,“政府要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加强市场活动监管,加强各类公共服务提供。加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职责和能力,加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 [53]在实践中,这些能力具体体现为:
1.行政领导能力,即主导和有效运行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人民群众实现利益要求,达成政府治理目标的能力。在这其中,首先是政府的公信力,即获得和深化人民群众对于政府及其行为和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和信任的能力,同时,包括确定社会发展方向和路径的能力,组织动员和感召能力,改革和创新行政体制机制和政策的能力等等;
2.行政决策能力,即分析判断和正确把握实际情况和矛盾问题;确定政府治理的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战略策略和政策方针;针对各种问题和矛盾,改革、创设和制定特定制度机制和政策方针并加以解决;应对突发情况和问题,制定对策和实施处置的能力;
3.行政执行能力,即把政府治理的指导思想、价值取向、战略策略、制度机制、政策方针转变成治理行为和效能的能力;准确把握决策目标和意图,明确执行治理的难点和重点,运作、调动和配置资源的能力,因时因地执行决策的权变能力,协同不同主体关系和行动,协调和化解经济政治社会矛盾,排除威胁和干扰,使得社会朝向治理规划和决策目标前行发展的能力;
4.行政监督能力,即在政府治理过程中对于公职人员和社会成员监督和规范的能力,包括对于公职人员和机构的行为及其结果的绩效评估,对于公职人员执行政治权力主体意志、实施治理的违规甚至腐败现象和行为的检查和控制,监督制度设置、标准制定和行为实施能力等。同时,包括对于社会成员的督导和规约,其具体体现为政府的行政能力和执法能力。
在公民参与政府治理能力方面,主要包括公民认知政府治理目标,熟悉治理制度机制和法律法规、通晓治理政策方针和了解有序参与治理路径的能力,识别不同治理方案、知晓相关治理政策和方案的利益相关性和判别治理的体制机制的实际后果的能力。此外,包括监督政府部门和公职人员行为,依法检举揭发腐败案件和行为的能力,如此等等。
政府治理主体的能力建设与制度建设有机结合,不仅可以实现人与制度的相互作用、有机结合,提升政府治理主体制定制度、落实制度、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能力,而且可以遏制在政府管理实践中,把一切行政过失尽皆诿过于制度的现象,从而为完善政府治理责任制度和问责制度奠定基础,以更加切实有效完善和推进责任政府的建设。与此同时,在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公民有序参与政府治理的能力,明确其有序参与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由此进一步培育现代公民。
相关专题 |
· 《中国行政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