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吴敬琏:以最小一揽子方案突破关键领域改革
2013年03月15日09:45   来源:南方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南方日报:您讲的这些问题在本世纪头几年已经存在,为什么近年来社会经济矛盾显得更加尖锐?

  吴敬琏:我想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进入下行通道,许多过去为短期经济发展所掩盖的经济社会矛盾纷纷暴露出来。例如,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出现,劳动力无限供应的情况有了改变,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正在上升;由于低价土地的浪费使用,土地紧缺开始在东部沿海地区出现;随着中国企业与发达国家企业之间生产技术差距的缩小,它们就再也不能靠简单地引进国外设备和技术来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了;中国经历了十来年的出口推动经济繁荣后,在21世纪初期出现了外汇储备增加过快引起的货币超发、资产泡沫生成和通货膨胀压力增大等病象。

  总之,经济和社会的现实状况警示我们:如果不能尽快打破体制性障碍,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经济和社会灾难。

  1992年中共十八大在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时,给市场经济作了明确的界定,就是说,在这个经济中,“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有一定经济学知识的人都知道,市场是通过自由竞争所形成、并能反映资源稀缺程度(或称供求状况)的价格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的;所谓市场制度也就是自由价格制度;至于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指的是对货币总量、财政收支总量、外汇收支总量等经济总量的间接调控,而不是对企业经营活动、商品价格等的微观干预。可是不知怎么搞的,近年来有些人把对商品价格的管制也叫做“价格改革”,把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直接干预也说成是“宏观调控”。这类南其辕而北其辙的“改革”扩大了寻租腐败的制度基础,败坏了改革的名声,显然偏离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正确方向。

  值得庆幸的是,十八大明确指出,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针”,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

(责编:赵晶、秦华)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