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三次分配:建立慈善事業機制
現代慈善被公認為是第三次分配,可以彌補前兩次分配的不足,縮小貧富差距,培養社會共同價值。與美國相比,我國現代慈善事業始於1994年中華慈善總會的成立,起步較晚,規模較小。2010年,全國接收各地捐款(物)601.7億元,約為GDP的0.15%,而美國僅個人捐獻就佔到GDP的2%以上。此外發展慈善事業有助於解決就業問題,美國霍布金斯大學對41個國家慈善事業的研究 表明, 慈善組織就業佔非農業就業人口的5%,服務業的10%。
通過稅收引導個人、企業參與慈善事業。西方國家通過稅收引導個人、企業捐贈慈善事業,對捐贈慈善事業的個人生前抵免個人所得稅,死后抵免遺產稅﹔組織捐贈慈善事業可免繳銷售稅、財產稅、增值稅等。我國福建等沿海城市慈善事業立法方面起步較早,但總體來看我國這方面的立法較少。今后我國應通過稅收優惠鼓勵個人、企業積極參與慈善事業。
降低慈善事業門檻,鼓勵民間資本成立慈善組織。目前我國慈善組織如中華慈善總會、中華紅十字會隸屬於政府,按行政體系組建、運營,這不僅限制了我國慈善事業的規模,阻礙了慈善事業的發展,同時也不利於民間資本進入慈善領域,抑制了富人做善事的積極性。今后應降低慈善事業門檻,鼓勵民間資本進入慈善領域如教育、醫療、災險,並能夠享受各種稅收優惠政策。
建立強制性信息披露制度,加強對慈善事業的監督。捐贈款流向不明、貪污腐敗是慈善事業發展的障礙,我國應建立強制性信息披露制度,要求各類慈善組織將接受捐贈數額、救助對象、救助方式、救助結果及時向社會各界公布,政府組織審計、財務等部門定期監查,提高慈善組織的公信力,推動我國慈善事業的發展。
|